
人物简介:刘铁芳,男,1969年生,湖南桃江人,现任银河集团9873cm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学校文化促进会会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首席顾问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乡村教育、大学教育。曾入选中宣部教材编写专家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如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等。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涵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奖、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等。
(通讯员 陶畅 李奇)从乡间阡陌走到星城大道,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成长为谦和从容的教育学者,刘铁芳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流动,因此生命便如流淌的河水蜿蜒向前,永不止息,源源不断地哺育着流经的土地。
【爱让功成,成让爱深】

躬耕在教育一线三十多年,刘铁芳对教育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爱。完成学业之后,他便开始了在乡村的教学之旅,同时也正式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在乡村教学的四年里,刘铁芳怀揣着一颗赤诚热情的心,把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回忆起当年与学生们相处的经历,刘铁芳微笑着说道:“我始终记得有一次从县里参加自考回学校,几个学生从台上跳下来迎接我时那欢呼雀跃的样子。”在那一瞬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与学生间生命的契合,更从中收获了成就感与快乐。师生之情汩汩如流水,浸润了各自的心田。刘铁芳和学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与学生们的良性互动也加深了他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学生的良好反馈激发了刘铁芳对教育学术研究的思考,也让他意识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老师。刘铁芳把感受牢记于心,内化为他日后教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他也越来越爱他的工作与他的学生。与爱,共成,爱更深。
【春晖化雪,心心相吸】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刘铁芳认为,好的教育会启迪心灵并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引导他们向着更远更高的方向发展。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老师会用春风化雨、春晖化雪般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心灵的触动,带出他们对成长的渴望。刘铁芳强调,学生今后有没有成就其实并不要紧,但是一定要在他们心中体悟到美好并努力做一个“好人”,而这也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优秀的教师将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吸引学生那颗纯洁的心,而刘铁芳始终这样做着,也鼓励更多的教师这样去做,加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心与心紧密相连。
【粉笔下成文,讲台上研习】

刘铁芳对文学一直怀有激情。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他坚持写作,把文学和教学结合起来,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刘铁芳坚信,文学和教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教育的经历可以增进理论思考从而激发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所带来的更深的思考可以让教育者更好地反观并完善实践教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于纤细粉笔之下书写文章,于三尺讲台之上研究学问,文学与教育学以其各自的理论与实践部分深度互动,而刘铁芳巧妙地将二者结合,使其相得益彰。更进一步而言,优秀教育者的课堂正是具有源头活水的一个开放空间,把研究中最新的思考带给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而不是给学生以完全冷冰冰的固定知识。“要把学生引入不断前进的思想之河中。”刘铁芳这样说道。一条河流在蜿蜒前进的时候,不仅是为了奔向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土地。要想让学生踏入前进的奔流之中,教师需得先做开源人,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以持续思考着的自己带给学生们“活生生的思考”。
【花开各异,共绘华美】
刘铁芳认为,对于迷茫的青年人,人生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可能不一样,也都可以不一样。刘铁芳建议,大一新生们应该要有允许花开各异的包容与勇气,积极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路,并去找寻更好的自己。同时,刘铁芳也提到,人是生存在社会之中的,因此要把个人的成长放到更宽广的社会视域之中,努力做一个好人的同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担起一份坚实的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在他看来,一个人对他人产生有益的影响,自我的价值感就会越来越高。人生便是这样一场不断于内外修行的旅程,向内找寻自我,向外反哺社会,臻于实践与理论之美,去谱写更华美的画卷。
教育要用源头活水去浇灌。刘铁芳用三十多年的坚守告诉人们什么是热爱,用几百万字的书写告诉人们什么是教育。桃李终会开,活水始终来。在漫漫长路上,刘铁芳一直在做开源人,一直在做引路人,从不后退,从未偏离本心。